八卦掌的基本技法

一、對人體靜型技法的要求

        八卦掌的拳式豐富多彩,但是,不論拳式呈現為何種姿勢,都符合一定的靜型技法要求。這些要求可以歸納為:提頂順項,鬆肩垂肘,暢胸實腹,縮肛溜臀,掰膝扣趾,梢擰根定、身如擰繩。

    (1) 提頂順項:提頂,指頭頂的百會穴有被上提之感,促成頭部端正;順項,指頸頂順隨提頂之勢而動,不影響頭部端正。

   (2) 鬆肩垂肘:指兩肩、兩肘均要向下鬆垂。

   (3) 塌腕扣指:指手腕下塌,十指梢節用扣勁形成掌心涵空狀。

  (4) 暢胸實腹:指通過兩肩向下鬆垂微向內扣合,使胸部空暢;配合腹式呼吸,使小腹充實。

  (5) 縮肛溜臀:指通過上提谷道,產生肛門內縮感,促成臀部回斂而溜圓的形態。

(6) 搿膝扣趾:指兩膝內扣,十趾抓地,形成足心涵空狀。

(7) 梢擰根定、身如擰繩:指兩足〈根節〉沉實穩定,軀幹、頭和兩手〈梢節〉擰動,通過臂擰、軀幹擰、腿擰使整個身體處於擰繩狀態。

 

二、對人體動態技法的要求

  八卦掌運動時,人體四肢和軀幹呈現出若行雲流水般生生不息地繞圓、行圓的形態。展現這一動態技法需步若蹚泥、擺扣成圓;滾、鑽、爭、裹,逐節轉旋;以動為本、以變為法。

  (1)步若蹚泥,擺扣成圓。

    步若蹚泥:是指邁步行走像蹚泥行進一樣,術語稱為蹚泥步。要做好蹚泥步,要求屈膝行走,足心涵空,兩腳掌要平起、平移、平落。起步時,腳掌要用 “蹬勁” 平平提起,腳掌離地一寸左右;向前移動重心時,足尖要勾起,踝關節處有向前的 “踢勁” 。腳掌邁過支撐腳時,要靠近支撐腳踝內側 “摩脛” 而過。腳繼續前邁時,腳尖有向前的 “探勁”。落步時,要有整個腳掌平平向下的 “踩勁”,以保持腳掌與地面平行落下;同時要五趾抓地,足心涵空。身體移動時,要保持重心穩定,不可忽高忽低。

   擺扣成圓:是指通過擺步、扣步兩種步法,形成繞圓走轉的運動軌跡。只要走在圈內的腳擺步,走在圈外的腳扣步,就能走成圓圈。擺步、扣步的幅度越大,繞圓走轉的圓圈就越小。

    (2 )  滾、鑽、爭、裹、逐節轉旋

      滾、鑽、爭、裹:是指八卦掌的四種勁法。在這四種勁法的支  配下,人體的肢體運動產生圓轉類活動。是肢體沿軸心旋轉;是肢體在沿軸心旋轉的同時又要形成螺旋前進;是肢體外展產生的向外的轉旋力;是肢體內合產生的向內的轉旋力。滾和鑽、爭和裹是兩對互相對抗而又統一一體為用的勁力。八卦掌的各種勁力表現,都是在這四種勁力的基礎上產生的。

        逐節轉旋:是指在滾、鑽、爭、裹四勁的驅使下,勁力導致外形動作按梢節起、中節隨、根節催的原則進行。在全身螺旋式的運轉中,節節相隨、節節相催、節節貫通,上達於手、下達於足。

(3) 以動為本、以變為法:是處理動靜關係的技法。在八卦掌運動中,將常規的 “動” (如走圈) 視為相對的 “靜”,而將在這種 “靜” 的基礎上進行的拳式變化 (如換掌),視為 “動”。在這種技法觀念的指導下,演練八卦掌時,呈現出了運動不息、變化不止的技法特色。

 

三、對整體運動技法的要求

    八卦掌運動對人體整體運動技法的要求可以概括為意、氣、勁、形,合一集中。其中意、氣、勁的運動,隱藏於人體內部。形,指人體外部形態的變化。意、氣、勁、形四者合一集中,就是在意識的指揮下,以氣息引領勁力,以內導外,引起肢體〈形〉的運動。

四、對攻防技法的要求

  八卦掌在攻防技法方面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動制靜、避正驅斜、以斜打正。

(1) 以動制靜:八卦掌以動為本,強調對敵時要不停地運動,講究以動制不動,以快動制慢動,通過不停地運動,並在運動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方位來迷惑對手,使其難以找到我方的空隙,甚至受我誆誘;也以此等待戰機、尋找戰機、創造戰機,達到以動制靜的目的。

(2) 避正驅斜:格鬥時,八卦掌強調通過不停地走轉周旋,避開對手的正面,尋找對手的背面、側面;同時,也在走轉中調整自己的體位,便於在我方正面正對對手背面或側面時發起攻擊,就能以小力打大力,從而取得勝利。

(3) 以斜打正:八卦掌訓練強調梢擰根定、身似擰繩,即通過訓練來提高身體左右擰轉幅度,練出 ”一出手防護三面,一動步照顧八方” 的能力。也就是在兩腳站定不動時,能通過腰的轉動,將自己的左側、右側都轉變成自己便於攻防的 “正前方” 。而 “一動步” ,不是擺步就是扣步,都能使身體產生轉動。步轉加上腰轉,產生 “一動步照顧八方” 的效果。所以,在對方以我方為 “斜” 不便攻防時,我方常有看似 “斜”,實是 “正” 的優勢,從而出奇致勝。

 

總結

感謝所有指導我的教練-謝棟樑老師 白義福老師 丁桂英教練 張麗蘭教練

   賴君察老師  彭春景老師  李珠紅理事長  張正興教練  林德和教練

     謝謝您們感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