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】 
    以下僅用問題方式,將個人學習心得分享。 
一、「葉底藏花」招式,常覺得腰無法轉那麼多角度? 
    原因:落胯多就轉得多,落胯少就角度小。 
    重點:胯不動,腰轉。 
    類似:暖身運動中,有個拍臂、拍身側、拍臀的動作,其實是動態的「葉底藏花」。 

二、「葉底藏花」招式(抱球),到底哪手在上?哪手在下?常轉到搞不清。 
    想像:右轉是用右邊撞人,左轉是左邊撞人。 
    試作:右轉時,哪手在上才有結構(不說力氣,因用意不用力)去撞倒人? 
    結論:右轉右抱球右手在上,左轉左抱球左手在上。 

三、為啥練擺扣步? 
   意義:行進轉換方向用。 
   比較:太極換方向角度很少超過90度,但八卦掌一轉就是180度,甚至360度。 
   說明:基本母掌或各派八卦掌轉掌,只要擺扣,接著馬上180度換方向。 
         可觀看影片及實際練習中去了解,就是這麼簡單。 

四、太極拳中有此擺扣步的步伐嗎? 
   試作:傳統54劍(全民版)中「燕子入巢」這招,轉360度就是擺扣步。 
   說明:太極拳中擺扣步出現機率較少,八卦掌中出現機率很高。只要換方向幾乎都使用。所以變化方向數度快、機動性很高,此步伐就成了八卦掌特色,也成就八卦掌變幻莫測的特色。 

五、走圈會頭暈,怎麼辦? 
   初期:先練走直線淌泥步。因為淌泥步可練身體平衡及腿力! 
   重點:自我糾正身體傾向圓心的毛病,不要看地上圓心點,要看對面的人。 
         所以以前的人是繞樹走圈,眼睛平視。才容易立身中正! 

六、八卦掌站樁嗎?  
   說明:太極是靜態站樁,八卦掌是動態站樁! 
         八卦掌走圈就是一種樁功! 

七、八卦掌一下往左轉,一下往右轉,光記招式都快昏頭轉向,手腳就更亂西八糟。 
   方法:不要用左右來記招式,用圓心為目標,靠近的叫內,遠離的叫外。 
         內手內腳、外手外腳,就不會弄錯。 

八、打左式沒問題,打右式時手腳不協調。 
   舉例:右撇子不適應左手寫字,左撇子不適應右手寫字。 
   原因:因為少用所以不靈活。 
  說明:人的身體構造是對稱均衡的,所以要練協調、練平衡,都應左右練習。 
        所以練習八卦掌比練太極優勢的地方之一,就是這裡! 

【合】 
       個人接觸八卦掌時間有限,就一個初學入門的階段,將自己與同輩拳有夥伴學習時,互相分享學習曾經經過的難關與小心得留下紀錄。希望對其他同樣在初接觸學習八卦掌時的拳友們,能起到一絲絲助益!未來八卦掌學習路上,期待更多夥伴相互切磋、砥礪成長。 

       我愛八卦掌: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走轉自如,不固定在侷促一處(活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變化多端,上手下腳處處成招(奇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方向轉換,擺扣成圓隨時換位(靈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以動制靜,以步為本步步為桩(動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姿態獨特,全身擰轉四肢圓活(美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左右平衡,身體結構均勻訓練(均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螺旋發力,鬆透關節串聯整勁(勁); 
       愛這拳的避正打斜,刀劍兵器獨樹一格(殊)。 

       八卦中有太極,太極中有八卦,花費一些些的心力適應這拳種的特殊性,可檢驗及強化自己太極功夫,也更有挑戰性與成就感!何不追隨前輩大師腳步,在太極及八卦功夫中悠游!邀您一起來加入我們! 



附註: 
備註1: 
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過程或建構過程有四個核心概念: 
◎基模(圖式)(schemas):將知識形像化,成為一個概念模型。知識可以透過同化或順化來達成。 
◎同化(assimilating):將新知識和舊有知識類比,並作出關連。 
◎調適(順化,accommodating):將舊知識的概念模型改變調適,以容納新的內容。 
◎平衡(equilibrium)